保持健康,定期体检很重要
然而体检报告中各项检查指标
常常让人一头雾水
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
……
这些指标都是什么意思?
出现升高或降低
提示了怎样的身体变化?
今日,小康妹儿特地推出一本极为管用的「体检单说明手册」,助你弄清各项检查数据所蕴含的“身体状况提示”。
1血液化验单怎么看?
红细胞(RBC)
男性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通常在每升四亿到五亿五千万之间,女性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一般维持在每升三亿五千万到五亿之间
异常情况:
增加红细胞数量:由真性红细胞增多导致,或因严重脱水引起,也可能是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烧伤等情况所致。
降低↓:贫血。
血红蛋白(HGB)
男性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通常在120克每升到160克每升之间,女性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一般维持在110克每升至150克每升范围内
异常情况:
升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烧伤等。
降低↓:贫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异常情况:
上升时:会出现细胞被病菌侵蚀、红肿热痛、深度皮肤损伤等情况,如果白细胞数量急剧增长,通常在每升(200—500)百万个的范围内,并且同时出现体温异常升高、内出血、血液成分减少等现象,就需要注意可能是患上了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等。
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
正常情况:(50—70)%
异常情况:
升高↑:代表炎症,见于各种感染。
降低↓:各种感染(病毒感染多见)。
淋巴细胞(LYM)
正常情况:(0.8—4)109/L
异常情况:
上升时: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会出现。
降低↓:免疫缺陷等。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20)×109/L
异常情况:
上升时:包括原发性血小板数量增加的情况、真性红细胞数量增加的情况、慢性血液病变、伴随症状的血小板数量增加、出现感染、存在缺铁性贫血状况等。
减少:初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散发性红斑性结缔组织病、药剂引发性血细胞减少症、广泛性血管内凝固综合征等。
2血糖化验单怎么看?
餐前血葡萄糖(GLU)
正常情况:3.9—6./L
异常情况:
这种状况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胰高血糖素瘤、脑外伤、脑溢血等引发应激的情况,它通常伴随着水平的上升。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多种因素,比如胰岛素分泌量异常增加,或者抑制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量不够,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出现衰退,肾上腺功能同样存在缺陷,再或者是急性的肝脏疾病持续发展,例如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肝炎、肝癌,以及磷和砷中毒等情况。
3血脂化验单怎么看?
总胆固醇(TCHO)
正常情况:2.6—5./L
异常情况:
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也见于梗阻性黄疸,还见于肾病综合征,同时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且可见于糖尿病。
这种现象常出现在脂蛋白功能异常的状况下,或者在患有肝硬化、各种癌症、身体营养匮乏的情形中。
甘油三酯(TG)
正常情况:0.36—1./L
异常情况:
血脂水平上升,常见于遗传性高甘油三酯症、遗传性脂质代谢紊乱症、血管壁粥样沉积、血糖调节障碍、液体渗漏综合征、激素分泌不足症、排泄管道阻塞症、能量储存异常症、生理孕期、药物性激素摄入、酒精过度摄入、胰腺急性炎症等情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正常情况:0—3./L
异常情况:
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也可见于混合性高脂血症,还可见于糖尿病,或者甲状腺功能低下,又可见于肾病综合征,或者梗阻性黄疸,还可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也可能见于妊娠,或者多发性肌瘤,亦可能见于某些药物的使用。
这种现象体现在遗传性β脂蛋白缺乏症和β脂蛋白水平偏低的情况,还包括营养状况欠佳、甲状腺功能过盛、食物吸收障碍、肝脏纤维化、长期体液流失的病症以及癌症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情况:1.04—2.2mmol/L
异常情况:
降低↓:提示易患冠心病。
4肝功能检查化验单怎么看?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情况:
异常情况:
可见于肝脏或胆囊方面的问题,比如急性或慢性的肝脏发炎,以及胆结石造成胆管堵塞等情况。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情况:
异常情况:
升高↑:可见于急、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及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血清胆红素
总胆红素数值通常介于2微摩尔每升到19微摩尔每升之间,而直接胆红素含量一般维持在0微摩尔每升至6微摩尔每升的范围之内
异常情况:
上升时:假如同时出现转氨酶水平上升,常见于因肝炎或其他病症引发的黄疸表现;倘若转氨酶未升高而仅有胆红素增加,通常与慢性溶血或天生胆红素代谢紊乱有关。
5尿液化验单怎么看?
尿蛋白(PRO)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
增高↑:见于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等。
尿葡萄糖(GLU)
正常情况:尿糖定性正常为阴性
异常情况:
身高上升,可见于糖尿病状况、甲状腺功能旺盛情形、肾上腺皮质功能过度活跃状况、慢性肝脏病变情形等。
尿胆红素(BIL)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
阳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
尿酮体(KET)
正常情况:阴牲
异常情况:
阳性:糖尿病、饥饿、呕吐、脱水、发热。
尿沉渣镜检
正常情况:白细胞
异常情况:
白细胞计数偏高的情况,可能由肾脏及膀胱的感染、结石、结核病、肿瘤等因素所引起。
血液红细胞数量异常偏高:可能由肾脏结石、小管性肾炎、泌尿系统血管结构异常、以及流血病症等因素所导致。
管型数量增加,红细胞管型表明肾脏处于急性病变阶段,白细胞管型则提示存在化脓性感染情况。
尿胆原(URO)
正常情况:阴性
异常情况:
升高↑:肝功能异常、红细胞破坏增加、肠梗阻等。
降低↓:胆管阻塞、急性肝炎、腹泻等。
尿比重(SG)
正常情况:1.003—1.035
异常情况:
升高↑:糖尿病、急性肾炎、腹泻、呕吐、发热等。
降低↓:尿崩症、肾功能衰竭晚期、饮水过多等。
尿酸碱度(PH)
正常情况:4—8
异常情况:
增高↑:呼吸性碱中毒、某些代谢性碱中毒等。
降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钾性代谢碱中毒等。
6肿瘤三项化验单怎么看?
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20ng/ml
原发性肝癌多数情况下甲胎蛋白含量超过四百纳克每毫升,不过也有少数病例甲胎蛋白指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AFP可早于影像学出现异常,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某些癌症如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瘤,卵巢癌,胃癌等若伴有肝脏转移,其甲胎蛋白水平也会上升。
女性在怀孕进入第三个月时,甲胎蛋白水平会逐渐上升,通常不会超过四百纳克每毫升,在产后三周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AFP检测针对肝脏肿瘤的准确度并非绝对,判定时需审慎考量检测结果,同时参考更多医疗信息,以便降低或防止错误判断。
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5ng/ml
CEA水平上升多见于结直肠癌、胰腺肿瘤、胃部恶性肿瘤等情形。在原发性大肠癌病例中,CEA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的比例介于45%到80%之间。
一些良性的肿瘤和炎症患者体内CEA水平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所以CEA不能当作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判断标准,仅能当作发现肿瘤的参考信息。与此不同,当肿瘤被发现时CEA数值偏高(比如结直肠癌、肺癌等),在治疗之后再次检测CEA能够帮助观察肿瘤是否复发或者转移。
某些健康状况,比如烟瘾、怀孕期间合并心血管类病症或糖尿病,又或者是非特异性的结肠炎症,都可能导致部分个体血液中的CEA水平上升,因此CEA并非癌症的专属指标,在疾病判断过程中仅能起到参考作用。
铁蛋白(Fer)
参考值:5—223.5ng/ml
各种检测手段的参考数值各不相同,男性通常在80至130微克每升之间,或80至130纳克每毫升之间,女性则大致维持在35至55微克每升,或35至55纳克每毫升的范围内。
铁蛋白水平在慢性炎症期间会上升,在感染发生时也会升高,当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同样会出现铁蛋白含量增加的情况,所以铁蛋白数值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肿瘤。
注意:如果出现显著增长,或者多次检查结果不断上升,需要认真对待,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排查是否存在肿瘤。
肿瘤三项指标出现异常,并不等于已经确诊肿瘤,必须由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异常,是否需要特别在意呢?
假如检查报告呈现这些状况,需要留意,不过无需过分担忧,能够依据个人感受向医生进行询问,在必须的情况下务必前往医院就诊。
1增生,大多不会癌变
增生可以理解为过度生长,良性的增生大多数不致命。
乳腺增生的情况,多数病患无需用药,不过每半年应去医院做次检查,以防乳腺的良性状况转变为恶性。
2结节,突然变化要警惕
发现体表肿块应当按时复查,情形包括:该肿块在短时间内体积、形态、色泽发生显著改变,或者忽然出现破口,另外,有肿瘤病史的家族成员若发现此类肿块,也需定期监测。
3包块,不疼的更危险
无痛无感的肿块反而更需警惕,中老年人在体检中若发现此类肿块,务必格外关注,应尽快接受治疗。
4囊肿,九成不会恶变
体检记录里经常出现肝囊肿,这其实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肝脏良性状况。多数人的肝囊肿体积不大,不必过分担忧,不过肝囊肿还是要按时复查,每年安排一到两次B超检查。
5息肉,要看部位和大小
检查时发现的赘生物多数是胆囊方面的,小于五毫米的胆囊赘生物基本上都是无害的脂肪性赘生物。超过五毫米的则可能是存在潜在风险的腺瘤性赘生物,需要按时进行复查。倘若检查中出现了胃部赘生物、结直肠赘生物、子宫腔赘生物等,也各自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务必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置。
8大癌症有特定早筛方法
目前,国内最需要警惕的八种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胃癌、大肠癌、乳腺肿瘤、食道肿瘤、肝部肿瘤、宫颈病变以及男性前列腺问题,尽管这些疾病都有对应的检测手段,但常规体检往往难以发现。
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把癌症扼杀在萌芽里。
肺癌:低剂量CT扫描
X光检测在肺癌排查方面的作用有限,确实有效的初期检查手段是CT扫描。
事实上,肺癌筛查所进行的低剂量CT检查,并不会损害人体健康,孕妇和儿童在决定是否进行CT检查时,必须听从医生的建议,并且要小心决定,这种检查方式远远没有那么可怕,完全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令人恐惧。
肝癌: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
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属于重点观察对象,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可以再进行CT或磁共振的深入检查。
乳腺癌:乳腺B超
常规检查,通过乳腺B超能够大致了解情况。倘若初步检查出现异常,应进一步进行钼靶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乳房是否正常。
结直肠癌:肠镜
高危人群切莫轻视大意,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测。
胃癌:胃镜
胃癌高危人群应每2~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食管癌:内镜检查
食管癌更倾向于发生在四十岁以后的人群,并且这些人如果同时具备以下情况之一,风险会更高:比如,家族中有人曾患有消化道癌症,或者自己有过上消化道疾病的历史,又或者出现过相关的身体不适症状。
食管癌高发地带居民,例如华北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域、四川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居民,应重点进行检测。
前列腺癌:彩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
前列腺癌的罹患率常在五十五岁起逐步攀升,其诱因包含家族谱系、性活动以及饮食方式。
宫颈癌:TCT检查
TCT宫颈癌筛查能检测出超过九成的宫颈癌细胞,同时也能识别癌前状态,以及霉菌、滴虫、衣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情况。另外,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能够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后续步骤。
归纳一下:假如体检时察觉到状况,诸如某个数值出现偏差,无需过分担忧,或许只是炎症之类的情形。然而绝不能因此轻视,务必尽快寻访专业医师,一旦察觉异常,须提升复查的频率,通过对比、审度、监测来明确诊断。
#今日互动#
你的体检报告拿到了吗?
你看懂了吗?
文章综合:生命时报 健康时报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