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家住渝北区的一个四岁孩子聪聪得了感冒,咳嗽并且发高烧,持续了三四天症状都没有缓解,因此他的妈妈就带着聪聪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挂了门诊号。医生在了解聪聪的病症之后,建议先做一个血常规化验。等拿到化验单的时候,聪聪的妈妈看到那些箭头向上或者向下的数据,感觉像是看到了天书一样,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实在难以理解,偶尔向医生咨询过后,依然无法领会,内心总是期盼自己能够明白,毕竟血液检查结果对孩子的用药方向很有参考价值,聪聪妈妈这样说道。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的医生表示:不只是聪聪的母亲,许多家长在拿到孩子的血液检查记录时都习惯于询问医生,不过能够感受到这些家长内心都十分渴望了解血液检查报告中的详细情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礼嘉分院儿童体检中心的丁媛医生建议:家长可以尝试掌握,迅速容易地理解血常规报告中的三个核心项目: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淋巴细胞升高 病毒感染风险大
丁医生表示,白细胞堪比人体卫士,其核心职责在于清除入侵者,具体指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通过分析白细胞指标,能够判定身体正面临细菌性侵扰,抑或是病毒性侵袭。
白细胞的种类有五种,包括中性粒细胞,还有嗜酸性粒细胞,另外有嗜碱性粒细胞,再有淋巴细胞,最后是单核细胞。
如果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增加,并且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重也随之上升,那么说明身体受到细菌侵袭的几率很高。
如果白细胞计数出现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的情况,同时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上升,那么表明身体受到病毒侵袭的几率较高,
嗜酸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总数如果变得多,通常表明可能存在过敏反应、感染(比如寄生虫感染)、血液方面的毛病,或者是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
丁医生指出:细菌性感染严重时,免疫能力不足的孩童也可能见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因此单凭白细胞数值难以得出确切结论,多数状况需对照身体症状和进一步检测,才能明确致病原因。
红细胞:6到14岁小于120可诊断贫血
丁医生把红细胞称作人体内的“运输队伍”,这个队伍负责把氧气送到身体每一个角落,同时把回收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并排出体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里非常重要的成分。血红蛋白的数值降低,就意味着可能出现了贫血的状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判断贫血的标准也不一样。在刚出生的婴儿时期,血红蛋白
针对贫血的儿童,医生会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数据,来初步推断贫血的类型,比如是否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或者地中海贫血等问题。不过要留意,当身体出现感染状况时,可能会引发暂时性的贫血现象。等感染痊愈后,孩子的贫血情况通常能够自行缓解,因此持续观察血液常规指标非常关键,丁医生指出。
血小板:明显降低或高要及时就诊
血小板堪称血管的守护者,一旦血管出现破损,它们便会迅速行动,将伤口堵住,防止血液流失过多,所以血小板的数量是评估出血可能性的参考依据。不仅如此,血小板对于保持血管的正常状态也至关重要。血小板数量一般介于100到380×10^9/L之间,婴儿的情况另当别论,一旦数值偏低或显著偏高,应当尽快带子女就医,由专业医师协助探究原因,并开展后续治疗。
家长们还会注意到,血液检查单页上,除了前面说过的三个核心检测项目,还存在一些带有向下箭头和向上箭头的其他项目,医生会针对孩子的具体状况,向家长详细说明这些项目的含义。